计划内,是指公司给各大代理商的配额,如果代理商很快把配额的酒卖光了,需要补货,补得货就是计划外了,价格就高点了,好像是969吧。计划内是889。
近日,有媒体报道称,2022年经销商们新签的合同价格上有所变化,对52度第八代五粮液的计划外价格从999元/瓶提升为1089元/瓶,计划内价格889元/不变,计划内外的合同量为3:2,上述新的提价政策在今年12月18日的五粮液经销商大会有望正式宣布。
“预计从12月份开始,2022年新签合同,五粮液每瓶价格为1089元,此前为999元/瓶。”一位五粮液经销商对《财经》记者表示,目前店里还有一些存货,存货的价格还是按照之前市场价格卖给老客户,存货消化完后,新进的五粮液价格将会上调,预计12月中旬会对价格调整,新货价格会涨多少还需要看市场情况而定。
“据悉,五粮液公司确实对第八代五粮液执行889元/瓶基础量价格不变,增量(计划外)价格(包括团购)调整到1089元/瓶,实现高质量的计划投放。”一位白酒行业人士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因为当前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与优质产能供给不足长期存在,行业长期存在不缺酒、但缺好酒的矛盾。“未来,由于持续的消费升级,结合酒业持续向优势品牌集中的发展趋势,高质量消费需求与该公司实际产能增长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凸显。”
“五粮液的提价政策很正常,因为公司作为头部酒类品牌,在茅台飞天价格持续高位运营的情况下,又在春节销售旺季,整个市场需求量比较大,这个时候五粮液适当提价,其实是对于市场年底消费的一种反应,也是自己品牌价值提升的一种旺销季的正常表现。”酒业分析师蔡学飞告诉《财经》记者。
奶酪基金基金经理庄宏东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短中期看,高端白酒的品牌壁垒很高,消费终端对品牌的粘性很强,品牌认知度变化也相对缓慢,因此五粮液计划外产品价格上调,现阶段不会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。
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管控,白酒企业在2021年仍保持业绩持续增长势头。2021年前三季度,五粮液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7.01%、19.13%,优于去年业绩表现。
白酒涨价潮
终端市场,飞天茅台价格高企的情况仍在持续,为平抑被炒作过高的茅台酒零售价,贵州茅台(600519.SH)在持续对社会渠道加大飞天茅台酒放量的同时,也开始全面取消开箱政策。
与贵州茅台抑制飞天终端价格不同的是,作为浓香龙头的五粮液,计划将第八代五粮液增量价格调整到1089元/瓶。
“过段时间厂里(五粮液)要开会,第八代五粮液出厂价可能要上调。”另一位五粮液经销商12月1日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零售价每瓶可能要上涨100多元,目前第八代五粮液整箱买时每瓶价格为1100元,团购价为每瓶1150元(非整箱出售),现在老客户买的话,还是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出售。”
“五粮液价格调整是优质白酒供给紧张下的必然市场反馈。一方面五粮液销量持续增长,库存处于历史低位,表明消费升级趋势下,市场对五粮液的需求在不断增强。”上述白酒人士对《财经》记者表示,另一方面,优质浓香白酒是“稀缺中的稀缺资源”。
据悉,按照五粮液每年优质产能5%的增长,其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,特别是近年来经典五粮液上市后的优异表现,对五粮液优质基酒提出了更高要求,使原本稀缺的五粮液基酒供需矛盾更为凸显。
在蔡学飞看来,提价在一定程度上会进一步强化到五粮液的头部品牌形象,巩固其品牌民族属性。
“食品饮料整个板块都在提价,五粮液提价也是顺应趋势,消费终端更容易接受。”庄宏东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茅台没有提价,五粮液率先提价,既是这几年五粮液推出的改革后成效中溢价能力提升的一个表现,也是公司对五粮液品牌度提升的信心。
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1年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》分析报告,茅台、五粮液品牌价值分别位居第十六位、十七位。其中,五粮液品牌价值为3253.16亿元人民币,较去年增长415.7亿元,增幅14.6%。
“提价之后,经销商一般都会顺价销售,甚至有可能提升一定的利润,终端价格大概率还是会往上走。”庄宏东进一步指出,即使短期市场接受度不高,相信通过这几年的改革,公司高端品牌形象被进一步巩固,以及通过控货等策略,最终终端价格还是会提上去。
飞天茅台、五粮液、国窖1573,目前仍是国内白酒千元价格带以上主要产品。实际上,进入2021年,白酒企业纷纷提高产品价格。
生产牛栏山二锅头的顺鑫农业(000860.SZ),自今年1月16日起,对三牛系列产品在原价格基础上进行调整,400毫升、500毫升、1.5升:上调10元/瓶;255毫升:上调6元/瓶。2月10日起,公司对部分低价位的二锅头系列光瓶产品、桶装产品及含精品系列在内的盒装酒产品进行提价,提价幅度在10%左右。
据报道,6月28日,酒鬼酒供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通知,自2021年7月1日起,52度500ml酒鬼酒(馥郁经典)团购指导价上调70元/瓶,零售指导价上调110/瓶。
对于产品价格策略,酒鬼酒(000799.SZ)管理层在今年5月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,公司价格策略的核心是先做规模,要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做到量的提升,保证公司和经销商合理的利润。